時間:2018-12-05 來源:本站原創 閱讀次數:8890
【校慶專欄】編者按
櫛風沐雨八十載,春華秋實育英才。2018年12月,津市一中將迎來75歲生日。為了慶祝建校75周年,學校微信公眾號開辟校慶專欄,將刊載與學校有關的人、物、事、情,一道回顧津市一中輝煌的辦學歷程,凝聚廣大校友和各界人士的力量共謀學校發展。在此,歡迎全校師生和歷屆校友分享與母校的成長故事,表達對母校的懷念與祝愿。
我相信,歷史彌堅的津市一中會謹記各級領導的重托,不負各界人士和各位校友的厚望,以《振興發展津市一中三年行動計劃》為契機,苦練內功促發展,在如歌的歲月中繼續譜寫嶄新的篇章。今天我們推送的是一篇與“銀杏”創刊有關的回憶文章。
【《銀杏》:思想的火花】
熟悉一中歷史的人都知道,在一中沉穩厚重的氣質下面,還有一股充滿活力的思想激流涌動。
《銀杏》,一中學生自辦的文學刊物,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。
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,受改革開放初期文學熱潮的影響,一中的學生開始自辦文學刊物。1987年,高128班彭明波、鐘柯等同學編輯油印《銀杏》文學小報,收錄一些積極向上的優秀作品。
《銀杏》得名,還有一段小插曲。當時,幾名主創學生在刊物定名上爭執不下,最后“官司”打到傅祖銘老師那里,聽完學生各自命名的理由,傅老師妙手偶得:“何不就叫《銀杏》?”幾名學生心悅誠服。
后來傅老師回憶,之所以叫《銀杏》:一則銀杏樹為健康長壽、幸福吉祥的象征。寓意著“一和二”、 “生和死”、“春和秋”等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的和諧特質;二則銀杏樹一直被津市人習慣性的認作津市一中的指代和象征,而銀杏樹的特性和寓意恰好和津市一中的文化特質相吻合;三則詠物抒懷,寫樹即寫事;寫樹即寫人;寫樹即寫一中;寫樹即寫一中精神文化厚積薄發的濃縮。
《銀杏》刊物一經出版,在校園內引起軒然大波,一些文學愛好者紛紛自發組成《銀杏》文學社,課余潛心文學創作。后來,校團委主辦《銀杏》,2000年,學校教科室編印第一期《銀杏》期刊,傅祖銘、雷光源老師任主編?!躲y杏》收羅的都是一中師生的原創作品,不求文采斐然,但求立意新穎,見解獨到,有隨筆小文,有教、學心得,有學術探索,還有思想碰撞。一時間,??躲y杏》令師生愛不釋手。
《銀杏》既是文學熱潮的產物,也是一中師生創新的作品,她昭示出一中人積極探索、敢于創新的求學品格。由于刊物內容積極,富有教育意義,一直沿辦至今。
2009年《銀杏》榮獲湖南省作協評選的最佳社團刊一等獎。
△1999年的《銀杏》
△2000年的《銀杏》
△《銀杏》部分期刊
△2005年的《銀杏》